1、BLUE COSMOS
(无论从语境还是含义都应是蓝色宇宙,CC最早看seed时VCD字幕用的译名就是蓝波斯菊,这里就情怀一下)
开始之前我们先聊聊蓝波斯菊这个组织。
蓝波斯菊是基于调整者(Coordinator)而诞生的一个民间组织,其前身是以自然环境保护为诉求的民间激进团体(类似环保少女),以保护环境为名,坚决反对调整者技术,演变到后来成了“操纵遗传因子的技术行为违背自然规律”。
他们与传统宗教界均认定调整者技术为异端(宗教批判调整者技术侵犯了神的领域,是背离教义的异端行为,由此还出现了狂热的天主教伊斯兰教原教旨教义激进派,与蓝波斯菊有串联。15年后因为飞鲸事件彻底失去权威),不过蓝波斯菊的做法行为不局限于公开示威抗议,从一开始的口诛笔伐到暴力攻击调整者,甚至杀害调整者以及参与调整者诞生的对象(比现实中的环保组织更过分):
C.E.17年,秘密制造调整者的一所芝加哥医院遭火焚,医生、护士乃至病患均遭到杀害。该起事件虽然一直未能侦破,但种种迹象表明大概率与蓝波斯菊有关;C.E.53年,乔治·格伦被暗杀,凶手背后有蓝波斯菊的在煽动;
L4殖民卫星“孟德尔”发生生化事故,造成多名研究人员死亡(响博士夫妇死亡),整个殖民地进行放射伽马射线消毒后成为无人区,该事件基本可以确定是蓝波斯菊所为(袭击者自称蓝波斯菊);C.E.70年1月1日,“未开化的理事会”恐怖行动,蓝波斯菊为此次事件负责(得到理事国支持);C.E.70年2月11日,在蓝波斯菊的操纵下联合军核平了粮食生产卫星“尤尼乌斯7”(旗舰罗斯福号秘密发射了核弹),血染情人节;
也许最开始蓝波斯菊只是个自然人高举反调整者旗帜的基础阶层民间组织,不过随着调整者的崛起以及忧虑前者的理事国集团(地球联合)的支持,逐渐坐大成为一个正攵治联盟,其组织主义者获得了正攵府、军队的响应,组织自然而然渗透进了地球联合的正攵治、军部。由此,蓝波斯菊组织开始武装化,蜕变为一个鲜明的反调整者联合阵线(用迪兰达尔议长的话就是蓝波斯菊是主义者,条约法律无法约束他们,也就无法杜绝恐怖活动的发生)。
甚至于蓝波斯菊的激进行为令从事军火买卖、战后复兴事业的“死亡商人”得益,因此得到了军需产业财阀为首的军产复合体的支持资助——当时大西洋联邦最大的军需财阀阿兹拉艾尔财团家主担任了蓝波斯菊盟主(阿兹拉艾尔财团≠蓝波斯菊,只是作为出资方。阿兹拉艾尔本人担任盟主更多的是类似榜一大哥+LOGOS背后授意,同时他本人也是LOGOS的高级成员。
但LOGOS本体并非是主张反调整者组织,只不过组织内蓝波斯菊主义者居多且激烈,因此组织自带反调整者倾向),炒股炒成股东。
(提一下,蓝波斯菊的资金来自财阀,财阀有LOGOS背景,LOGOS覆灭后财阀并未完全消失)
蓝波斯菊作为一个压力集团(通过经济等手段对正攵府施压,从而影响正攵府公共正攵策的利益集团,相对来说是合法的)发展而成的主义者联盟,在各种有强烈反调整者情绪的自然人加入后,其人数规模(狭义和广义的蓝波斯菊)达到了数十万之多(算上口嗨键盘,这个规模并不大)。为了消灭污染这个蔚蓝清净世界的调整者,武装力量和战斗人员是必不可缺的。
由于蓝波斯菊首脑能够影响正攵府和军队,因此在地球联合军中有一部分高级将官都倾向于蓝波斯菊主义。在逐渐加深对调整者的负面情绪之后,甚至正式加入了组织(比较著名的有维利亚姆·萨扎兰特上校,阿兹拉艾尔的s党)。在军方势力的支持下,联合军内部建立了100%蓝波斯菊主义者的部队(最有名的比如第十三独立部队幻痛,索西斯计划)。
C.E.74年,戴达罗斯基地攻略战一役LOGOS高层覆灭(最后的高级成员、抗LOGOS英雄罗德·吉布列尔死亡)。
此后蓝波斯菊虽依旧存在,但力量和影响力大打折扣。C.E.75年,在世界级和平监视机构“罗盘”建立后,蓝波斯菊残党的组织架构演变为地球联合军上校米迦勒率领的游击队(欧亚联邦暗中支持,大本营就设在欧亚联邦与芬德申王国边界缓缓冲区艾尔多亚)。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冲突,可以通过正攵府层面(正攵党)外交对话来协调解决。但蓝波斯菊名义上只是民间正攵治团体,或者说是主义者,既无法与其进行对话,也不能用协约规定来遏制他们的恐怖活动。Break The World战争结束后,各大国忙于战后复兴,一些遭受破坏严重、千疮百孔的地区,需要正攵府拨出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到城市重建中(剧中欧亚联邦就是没有余力遏止国内的独立风潮,再加上命运计划的冲击,芬德申就靠着这些外部因素独立的)。
加上尤尼乌斯条约仍然长期有效,兵器开发受到限制,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无余力去处理蓝波斯菊残党带来的问题(看欧亚联邦的MS配置就知道,还大量配备71年的105短剑,蓝波斯菊起码都温达姆+105短剑混合面了)。
人们不希望争斗,但争斗也不会凭空消失。
上面也说过了,LOGOS高层已经覆灭,但蓝波斯菊残存势力依旧保有庞大的军备(财阀和军工产业并未消失,正攵治上还有需要蓝波斯菊存在的理由)。这股残余势力主要由军队里加入组织的联合军军官和赞同反调整者主义的士兵构成,由联合军米迦勒上校领导,根据地设置在欧洲艾尔多亚(这个地区特殊,处于欧亚联邦和芬德申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两国无法越境出手,罗盘和其它国家更没办法了),在世界各地不断挑起战端。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者米迦勒上校部署的战略清晰明了,以MS部队对PLANT管理的辖区领土发动无预兆自杀式突袭(剧中小说都提到过,蓝波斯菊部队仿佛是一次性的、不考虑归还有去无回的气势),借此刺激扎夫特守备军反击(如果没有罗盘支援,蓝波斯菊全灭当地扎夫特和平民,夷平城市,作战成功;罗盘介入,蓝波斯菊无法歼灭目标,选择退回后方,扎夫特追击薛定谔的米迦勒而越过边界线,构成侵犯他国主权,造成国际问题,罗盘和PLANT背锅,作战成功),入侵他国领土,再次加深自然人对调整者的负面情绪,妄图令这个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满目疮痍的世界,再度陷入战乱纷争之中。
黄大河注视的就是天使长米迦勒雕塑,剧中不止一次暗示过米迦勒上校这个人的真实存在性,小说中直接旁白没人见过他长什么样子,大概率只是一个本拉登似的符号和工具
于是就有了世界和平监视组织“罗盘”,这个拥有三大国家提供的资源,不受任一国家指挥的武装化冲突干预机构,专门负责扑灭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地区性小规模战火——在C.E.75年这个时间节点上,蓝波斯菊显然是罗盘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
蓝波斯菊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在一些敌视PLANT、不承认罗盘的大国的默许下军备物资经久不衰,令扎夫特普通驻屯部队十分棘手——罗盘同理。考虑到组织需要频繁干预高强度的地区性武装冲突,且因为蓝波斯菊行动的不确定性,部队需要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过往的既有兵器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还是TV里的拉克丝够飒
罗盘总裁拉克丝·克莱茵将解决以上问题的任务交给了专业人士处理。开发过杰作GAT-X系列、与过往三船联盟和终端机交往密切互通有无的奥布国营军工产业曙光社,显然是不二之选——考虑到罗盘组织的正攵治立场,克莱茵总力裁邀联合、扎夫特所属军工产业助拳,一齐参与到新机体的开发项目中(自己参与制造的机体,人棍也棍得安心)。该研发计划最终所完成的作品之一,便是我们今天要聊一聊的STTS-909飞升自由高达(Rising Freedom Gudam)。
2、结构与特点
飞升自由高达在机种定位和技术装备方面,属于是X10A、X20A的正统后继机种。在两次大战时期立下傲人战果、成为传说的freedom,毫无疑问是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就足以震慑敌人的一张王炸——再加上基拉·大和加入了组织,为其量身定制一台用着顺手且能尽情发挥其超级调整者杰出能力的专用机,似乎也不为过。
以曙光社的科技实力来说,复刻一台前次大战的MS并不是什么难事。以奥布与终端机过往的密切联系来说,自由系相关资料数据早就实现了圈内共享。相较于过去作为舰载机伴随母舰(大天使、永恒)协同作战的X10A和X20A,本机根据需要随时往来地球和宇宙的全域维和任务属性,在作战过程中时常是没有母舰伴随的。有需要的话,罗盘MS部队必须立刻进行战术投送,抵达目的地后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立作战。
恐怕在看到上述文字后,参与开发的扎夫特统合设计局立马想到的是前次大战开发的具备长途奔袭能力的ZGMF-X23S救世主高达——而注意到快速兵力投送、执行应急作战这一重点的曙光社,已经将目光投射到己方的MVF-M11C村雨上了(罗盘其实干的就是快速反应部队的工作,联合方面…奇袭航空强袭型吧)。
当想法一致以后,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曙光社在设计本机主体部分时参考了MVF-M11C村雨的可变技术,相信同时也经由MVF-X08天蚀高达关于自由系骨架与可变机构搭配结合的成功先例,使得开发变得更加的顺利。本机成为了第一台(也可能是唯一)能够变形的“自由”,具备了不依靠盾牌保护也可以单机突入大气层的能力(实际上强自也可以,自由需要架盾),且于大气圈内能发挥空中战斗优势,拥有远远凌驾人形时的加速力和高速巡航能力——为了保证作战时从MA快速切换到MS,或是从母舰出击后迅速变形为MA形态,本机导入了更为成熟简练的变形技术,只需展开背部的机首组件同时调整四肢水平位置,打开机身各处的气动副翼,即可完成变形。
是相比起村雨、天蚀来更加流畅迅捷的船新变形技术。在MA形态时本机可利用灵活的气动翼调整机体在低、高速飞行时的性能(靠完全展开机翼来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借此实现鸟类一样的滑翔,绝大部分时候还是靠推进器出力在反抗重力。另外主动气动弹性机翼更多的是在激烈的高机动空战时翼部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借此减轻颤振对驾驶舱内部的影响,提升飞行安全)。
罗盘作为一个国际性救援、阻止破坏行动和支援复兴的组织,本身必须正己守道,在尤尼乌斯条约的框架下行动(决战时也不管不顾用了核动力和海市蜃楼,典型的本子式结果正义,过程可以不)。海市蜃楼系统、核动力MS违反条约无法使用,因此本机在设计之初就是作为非核动力机体来开发的。必须回归到最初的常规动力源系统,好在曙光社在前次大战就已经自行研发出了能量增幅技术(当时是为了能让强袭红使用IWSP),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完成了新式紧凑型能源电池,作为本机的主要动力源。
扎夫特曾经在尤尼乌斯条约缔结后开发的次世代高端试作MS系列,采用的就是常规动力系统。在搭配跨时代的氘核供电系统来增强这一时期MS的战斗续航,可以说即便是常规动力MS也足以与血染情人节战争后期开发的核动力MS一较高低(抛开驾驶员因素,脉冲在战术正确、魅影系统以及氘核供电系统的支持下击破自由,就很说明问题了)。
很多时候战斗的胜负往往取决于MS的基础性能差异,这其中动力能源只是左右胜败的环节之一而已(就比如第一次奥布战三小强两次撤退是生体CPU极限和动力见底,机体性能足以与正义自由抗衡)。也就是说,常规动力≠弱。但,话又说回来了,常规能源电池只能为本机提供有限的电力,这使得本机即便可以发挥出压倒性的战斗力,但在没有母舰支援的情况下(也就是没有氘核供电系统支持)如何有效的压缩战斗时间、提高作战效率,这些问题显然会对驾驶员造成不小的压力。
为了减轻前线作战人员的负荷,技术人员在不影响机体战斗力的情况下,为本机的各高耗能装备进行了针对性的能量分配调整。首先,本机的外装甲依旧采用主流可靠的VPS装甲。VPS装甲是耐冲击、耐高温、柔韧性综合最优秀的装甲技术(指三大阵营掌握的技术),这种改良自PS装甲的装甲技术可以根据机体和装备的状况来随时调整优化电压——从外观上来看,就是会改变机体的颜色。这是因为在主动调节电压来减少能耗,延长VPS装甲的运作时间。
本机的VPS装甲在机身躯干四肢部位主色调为蓝和白,点缀少量灰、红(奇怪的是开头出击时肘关节居然也有PS启动的彩色噪点式特效,不过飞自应该是没富裕到学核能前辈给关节也装PS…光束步枪蓝色部分也一起噪点了,再加上过去强袭启动时关节也有这种特效,个人推测大概率是作画问题。再看后面中了湿婆尖尖碰碰拳的飞自VPS褪色时,扎身上的暴雨梨花针也一并有噪点式特效出现,更加深了作画问题嫌疑)。相较于X10A、X20A,本机甚至在胸部等要害部位也采用防御力相对较低的淡色,最大的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节能”,将更多的电力分配到直接影响战斗力发挥的装备上去(注:即便如此只要中弹VPS耗电强度会进一步增大,这也是为什么被黑骑士围攻受到导弹集火+湿婆激烈近战时,明明没空使用射击武器但电量掉得飞快。湿婆的热能剑不能直接切开VPS,但可以帮飞自加速放电)。
而在机翼部位则采用了深蓝作为主色,这时考虑到机翼需要足以承受住突破大气层时超高温的耐热性,以及作为收纳和保护高能脉冲炮的防御性能,并不是一味无脑的削减装甲防御力来延长续航。
3、武器装备
MA-M72A3 High Eenergy Beam Rifle/高能光束步枪
本机配备的专用高能光束步枪,是由扎夫特方马提乌斯·阿塞纳社负责开发的产品。塞纳社最早是开发MS用格斗武器起家的,第一次大战后期加入ZGMF-X系列研发项目,负责自由、正义与神意的光束步枪开发,完成了杰作的MA-M20“天狼座”和MA-M221“审判”(强自MA-M21KF、无正MA-M1911也是阿塞纳的产品)。可以说这是一家全程参与了自由系开发的老牌军工企业了,如今再度为本机开发新型光束步枪(武器部分都是扎夫特方的制造商负责)。
阿塞纳社在设计本款光束步枪时,有意参考了上次大战自家的MA-BAR78F型的设计,口径比过往自由系光束步枪更大——是自由系中外观最为特殊的存在——在保证威力的同时避免了武器本体尺寸的大型化,比起BAR78F来更容易携带和取用。
高能光束步枪保证了在中远距离下的射击精准度(狙爆温达姆头,可惜了新作画版那么帅的温达姆……当然不介意在剧中第一场重要战斗戏中喧宾夺主的话,也可能是格鲁古古狙的),在常规动力支持下依旧具备一发击破主力MS的高威力(根据作画至少持平M20吧)。
虽说可以单手握持完成射击,但与M20一样还是备有辅助前握把,且后端上方也有与BAR78F类似的提拎用握把。
本款光束步枪尺寸适中,可以打横挂接在后腰的武器挂点上,拿取时也算得上方便(MA时主握把插入盾牌的闩座)。
MA-FZ51“Vershina”Beam Saber/光束军刀“巅峰”
巅峰式光束军刀同样是出自阿塞纳社的光束兵器,从外观和使用方法上可以看作是M01、M02G的改良型号,收纳挂接位置与M02G一致,属于是贴身紧逼用的斩击型光束武器(这里提一嘴,看到seed光束军刀是打火机原理的说法。
其实种系光剑大部分还是有用到幻象粒子,并不是单纯的高能粒子直喷,那得怎么定型光束刃,又不是冷焰火棒。至于2ND的金刚杵没有用幻象粒子,但还是用了替代技术,总之定型是必须的)。
巅峰式对MS战的威力自不必说,即便是毁灭高达的风暴之拳也可以一切两半(就这破坏力可以对标传说的勇抗改了)。
MA-BBF75 400mm Hyper Impulse Gun“Sturmsvaha”/超高脉冲炮“风暴”
本机威力最高的射击光束兵器。
超高脉冲炮最早出现是在GAT-X105炮战型背包,其配备的320毫米“阿耋尼”就是一种超高脉冲炮(另外暴风双炮组合模式之一也是Hyper Impulse)。阿耋尼超高脉冲炮的威力多大呢,最高出力一发击穿资源卫星“赫利奥波利斯”外壁(这种表现力纵观两部TV也不多见,种命开头军械库一号的外壁经过盖亚、深渊和混沌连续齐射叠加伤害才击破,当然赫利奥波利斯和军械库一号殖民地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在C.E.71年左右是MS携带火器中的最强级,之后X10A的鲸鱼式等离子炮的设计就是受了阿耋尼炮的影响。
本机在武器配置方面借鉴X10A较多,最明显的就是气动弹性机翼+超高脉冲炮的捆绑设计了(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一模子印出来的)。我一开始认为本机在设计之初,武器开发团队之一阿塞纳社可能不知道最后本机是要搭载常规能源电池,一厢情愿的误以为自由系机体必然是核动力(扎夫特嘛,很合理),因此在武器质量和数量上一点没有“节制”(电池机的飞自在核动力自由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光束盾,耗能更大)。这才引出了后来必须对VPS装甲防御力降级来平衡电力配给……这些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猜想。
不过随着对本机在战场上的表现进行再推测,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首先相比起X20A来本机取消了搭载于胸腹的复列位相炮(这个没悬念,太费电),且没有搭载超级龙骑兵(蓝波斯菊主要活跃在地球,龙骑兵派不上用场),火力直线下降。本机的光束射击兵器阉割的只剩下了光束步枪,显然无法满足本机多用途任务需求的设计方针。那么复刻鲸鱼光束炮同类型武器成了唯一的对策(差点成盖茨R了)。
在SEED世界观下,光束兵器的射程与武器身长挂钩,是成正比的(威力不成反比,不是短枪身就威力弱)。本机的“风暴”超高脉冲炮不负众望的全长超过了10米,在气动弹性机翼的配合下也没有破坏本机整体平衡之感。在发射时炮身会翻转至本机两肩上方,由本体动力源直接供能,射击所产生的大量废热除了靠机翼来释放外,“风暴”后端也有用以消散热量的冷却装置。
MMI-M2020“Viper 3”Railgun/电磁炮“蝰蛇3”
在腰部装设折叠式大型电磁炮,是自由系祖传的标配了。在麦乌斯·军事·工业公司技术迭代升级后,为本机设计了脱胎于前代旗鱼系电磁炮的新式“蝰蛇3”电磁炮。
作为实弹兵器中足以与光束兵器争辉的主力兵器,电磁炮即便是在MS用光束兵器出现以后,依旧凭借其破坏力和连射性在诸多方面弥补了光束兵器的不足而继续活跃——尤其是在对积层装甲特攻方面,电磁炮会有更好的表现。实战中旗鱼式电磁炮有击毁过有VPS装甲保护的MS推进器的罕见战果(破坏的是防御力不高的白色VPS,这还是浸入海水减弱了等离子威力。但电磁炮会被高出力TP装甲弹开)。本机继续延续祖制配备电磁炮,也有武装多样化以应对不同作战环境的考量。
蝰蛇3的机构设计与旗鱼3大体一致,相较于旗鱼式来折叠机构更为简单快捷。同时增加了炮身的伸缩机能,借此提升弹丸出膛的速度而实现高破坏力(旗鱼3动画设定没有伸缩,但模型化后无论RG、MG、MGEX、老R魂都原创了伸缩,要不说MR魂忠于动画忠于重田智呢)。
高性能化的蝰蛇3虽然被归类为实弹兵器,但其发射的并非是一般的“实体炮弹”,而是被高热等离子包裹的弹丸,也就是说弹丸预先等离子化了。同类型的旗鱼式/旗鱼3有击毁PS装甲防护的龙骑兵/VPS装甲防护的烁刃2光束回旋镖的战果,相信蝰蛇3也能做到才对。实战中蝰蛇3一击就破坏了主力MS的实体盾牌,对MS的破坏力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发挥不逊于光束兵器的高威力。
Laminated Anti-Beam Carrier Composite Armed Shield/积层反光束复合武装盾
一般来说作为MS用反光束盾牌的最优解,在光束盾出现以前一直是耐光束涂层盾和积层装甲盾。前者是利用共振原理+特殊涂层,后者则是通过热量发散来消化转换光束伤害。两者都有明显的长处与短板,耐光束涂层盾的缺点是对高能光束兵器(超高脉冲炮、复列位相炮、等离子炮、高能光束加农)的防御上限相对低。而积层装甲盾只要散热能跟上就能发挥出对光束超高耐性的防御性能,不过被针对性特攻容易遭到额外伤害(比如破甲苦无,或者无脑硬顶复列位相炮高出力照射)。自ZGMF-X系列开始,扎夫特统合设计局就偏爱采用积层装甲盾。
自ZGMF-515时期起,到大战中后期的600、X13A,扎夫特MS就有装备复合武装盾的传统,当然后期无论是复合型护盾(盖茨)、复合兵装防盾系统(神意)均深受联合GAT-X207三犄攻盾系统的影响。本机的积层反光束复合武装盾(真tm饶舌)外观接近X10A的积层反光束盾牌,在表面设置有一对推进器,当展开两侧小翼后可以在大气层内短暂飞行。
在盾内侧装设有RQM73 Flash Edge G-3 Shield Boomerang(烁刃G-3盾镖),字面上显然是RQM60F“烁刃2”的后继型号,战斗中将烁刃G-3展开后可以脱离本机独立飞行攻击(盾面有推进喷口)。
不过虽说名字上有回旋镖(Boomerang)字样,使用方法也是投掷,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空力飞行体。烁刃G-3盾镖是通过光束刃部的力场与空间的干涉,得以遥控飞行路径,这种控制方式不受中子干扰的影响。
完成对敌机攻击后,盾镖是可以自行返回本机的。就这一点来说,烁刃G-3盾镖系统确实与过去的光束回旋镖十分相似。不过就飞行、攻击和构造来看,盾镖更像X19A的宿命-01辅助飞行系统。
在脱离本机独立飞行时前端展开的光束刃担任了撞角的角色功能,手持时还能作为光束军刀来使用(盾面水平180°转向)。
(这里插一句吐槽,这复合武装盾面对对舰刀的非正面劈砍,太脆了)
注意右下角小半截盾,飞鸟架盾了,没用
MMI-X525“Invictus”Beam Shield/光束盾“不可征服”
光束盾的原型,大抵能追溯到前前次大战期间欧亚联邦阿尔忒弥斯要塞的大型光波防御带“阿尔忒弥斯之伞”。
根据这种要塞级防御兵器进行MS也能装备使用的小型化改良,所得到的的就是配备给CAT-X1/3亥伯龙高达的装甲光罩。前次大战期间阿杜可夫机械工业重拾这一技术,并独立改良完成了阳电子反射器,可装备在大型MA、MS甚至是要塞据点上,无论是光束还是实弹都可以防御(会被格斗兵器破坏)。
叹息之墙seed分墙
稍晚于阿杜可夫机械工业,扎夫特统合设计局开发出了类似的另一种防御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光束盾了。相较于只能防御射击武器的阳电子反射器,光束盾无论是射击还是格斗武器都可以防御,根据动力输出高低单体也能形成大面积的光束防御壁。根据型号我们知道,这次为本机开发光束盾的又是老熟人麦乌斯社。其所开发的“不可征服”光束盾系统与前次大战X20A装备的MX2200光束盾,在外观和运作方面都颇为接近——包括耗电。
作为常规动力机体,本机非必要不会轻易展开光束盾,且在握持复合武装盾的情况下惯用手也无法同时使用光束盾。虽说是光束构成的非实体物质防御壁,但实际上可以对敌冲撞来给予一定伤害——也没法抵消质量兵器的冲击,即便可以防住对舰刀、热能剑等大型格斗武器,或是导弹群集束轰炸的伤害,也无法消除冲击,机体震退、姿势制御失败甚至冲击造成驾驶员受伤的情况也会发生。同时光束盾持续运作需要消耗的电力很大,本机显然是无法长时间使用的。
也不是开了光盾就接得住攻击,有时候只能用脸接刀了
——————————————————————————————————————————
是的,这次模型部分一图流,右手腕扭了,大拇指一用力HP就归零了,见笑各位。
老实说在剧场版上流媒体前,光看开头6分钟和各种偷拍片段,我是对飞自一点好感没有,对非凡强自充满了期待。实际看了正片以后,倒是对这两台机体的感觉发生了颠倒。怎么说呢,非凡哥确实牛逼,但过于神棍且黄大河夫妇匆匆结束赶着去海边果奔,以及迦楼罗作为最终BOSS的气场还不如湿婆,导致我期待太大失望也大。
飞自的话,两场大戏戳中老夫心脏的点不少——就说一点,奥德林之战最后冲着剩下的105短剑一瞪眼,群雄俯首,太戳了。
塑料套件我之前做了非凡强自,设计得非常用心,但就是短腿,所以也就放弃尝试HGCE飞自了,改为选择MR魂。MR我之前只入过贝子版海牛,手感确实好,但漆面也确实让人不能尽情掰。这次的MR魂飞自拿到手一眼就是剧中开场出击的特写,老实说一直看别人吐槽头大,我个人觉得吧,MR魂走的是重田智风,看看TV两部的HD重置,其实不是头大而是重田风喜欢窄胸细腰,这样无论是作画还是模型出来的效果,就是头部显大(重田爷不喜欢大月匈吧)。
重田智肯定不喜欢大骨架女性
剧场版我看了五遍,除了人物戏会因为作画而出戏,机械部分还是非常喜欢的。像高达这种热血机械动画,只要机器人战斗部分做好了,是能够给其它文戏加成的,整部剧就基本成功了。二十年了,福田监督还是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SEED重在服务,而不是给观众干劈深奥情操。
接下来的期待就是圣诞的BD了,看看制作组吐血修正出个什么样子来,人物戏真的可以全部重做了(多给点拉克丝出击的作画吧谢谢了福田)。
那么这一期就到此为止。能找到的资料太少了,有一部分内容是我自己推测的,不要太认真,看个乐呵就好,我们下期再见~~~
基拉·大和,Freedom,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