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姆头的《制式标准》1/144收藏&制作专栏
本系列的核心在于以设定为基准审视套件——详解素组下的补色等基本制作要点,同时附上个人整理翻译的设定资料以供参考。
今回带来的是两款HGUC Z plus,本次的制作相较于往期要简单很多——补色工作极少,更多的在于无缝作业与造型修整方面。
(此外特别感谢网友@正牌简公子——在PB C1型未再版期间主动向我提供了一盒,使得本帖能够提早半年完成)
【机设介绍】
MSZ-006A1/MSK-006 Z plus A1
Z Plus A1是奥古的旗舰机MSZ-006 Z高达经过再设计所得的量产型可变MS,为卡拉巴主导并由阿纳海姆电子社开发。
将Z高达背后本用于大气圈突入用的飞行装甲改为大气圈内长距离飞行用的翼板——MS形态下可如同MSN-00100 百式那般进行AMBAC姿势控制,WR形态下则具有可变后掠翼机能。
通常被称为盾牌的机首部件改为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流线型轮廓,先端则内藏了雷达导引头等传感器以强化索敌能力。
腰部侧裙甲安设了光束加农炮,其与腿部辅助发电机直连可进行高出力连续射击,同时光束军刀也一并收纳在此处。
经过针对性开发的本机其WR形态大气圈内飞行性能甚至要优于Z高达,有所简化的变形结构也使得机体自身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本机于U.C.0087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亚工厂完成,率先配备给了迦楼罗级空母奥多姆拉的第18战术战斗对抗飞行队进行测试,其中队长机第三次试飞时涂装为了橙/白两色(据说机师正是传奇英雄阿姆罗·雷)。
当时在奥古等组织的赞助下卡拉巴量产了本机,但作为Z系可变MS依旧存在成本问题因而实际产量较少。
后Z Plus被联邦军制式采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产,直到U.C.0096年部分联邦地上设施中仍旧能见到A1型的身影。
MSZ-006C1 Z plus C1
Z Plus存在多种衍生型号,而C1型则是A1型经过宇宙用改修后的机体式样。
尾翼两侧安装热核推进器,主翼外侧增设燃料槽,前裙甲针对空间战斗进行了形状调整(初期生产机前裙甲与A1同型)。
C1型与Z高达一样具备大气圈突入能力(但突入后必须要有母舰等进行接应),WR形态下的底部装甲有进行耐热处理——采用了A1型无法比拟的高成本材料并施加乳胶涂层。
主武装则为与机首部件一体化的光束精灵炮,这款第四世代MS黎明期所开发的火器出力高达50MW,配合外装的圆盘复合传感器可进行21000m的远距离精确射击。
加之腰部侧裙甲的两门光束加农炮(14MW),本机火力远在作为原型的Z高达之上,并且可谓是当时非塞可谬搭载型量产机中的最高级别。
U.C.0088年,两台Z plus C1被配备到α任务部队的阿伽马级巡洋舰飞马III上,作为主力投入于讨伐纽迪赛斯的战斗中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制作讲解】
[头部]
①头部为前后合,接缝并不明显只需磨除落差即可。
②头部前后传感器建议直接使用贴纸。
③天线和下巴建议如图锐化。
④眼部需补上黑色和金属蓝(独角兽版A1则为金属红)。
⑤头部各凹槽需补上黑色,耳部火神炮外框需补上钴蓝色(独角兽版A1则为靛蓝)。
[胴体]
①颈部需补上灰色。
②胸部散热槽需补上黑色。
③本套件腰部看上去略短,建议切取一圈废弃的PC件夹在接口之间来将其垫高。此外左右合的大腿根容易被撑裂建议粘死,连接大腿用的卡榫也建议适当切削以方便变形时的插拔。
④后裙甲内侧建议涂上灰色,后裙甲散热槽则需补上黑色。
⑤侧裙甲上存在三处需要补灰色:上方的动力管,中间收纳的剑柄,下方的加农炮管。
[机翼]
·两机的尾翼需补上淡黄色带状条纹。
·C1的辅助推进器为两片合,缝隙碍眼建议上胶上补土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中灰色(注意别将凸起细节给破坏),此外喷口内需补上黑色。
·两机的主翼为两片合,建议上胶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中灰色。
·C1的四枚燃料槽同样为两片合,缝隙碍眼建议上胶上补土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灰色。
[臂部]
两机的手臂完全一致:
①肩关节和肘关节存在偷胶,比较碍眼建议填补并覆盖一层灰色。
②前臂为左右合,缝隙相当碍眼建议上胶上补土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中灰色,此外手腕处需补上灰色。
③握拳手统一换成Builder Parts HD,为了能够适应原版手背需要如图对造型手改件进行小幅调整(手背内的卡榫也需切除)。
[腿部]
①为了应对测试色A1的分色而设计为前后合的小腿,被强行加粗缝隙成装甲缝样式予以掩饰,这间接对小腿内侧的喷口叶片也造成了影响——建议上补土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中灰色。
②小腿内外侧的喷口槽均需补上黑色。
③独角兽版A1的小腿肚为白色,脚掌为靛蓝色,若是想要改为前哨战版则需分别涂装为中灰色和钴蓝色。
[武装]
·步枪需进行无缝并覆盖一层原色,动力管需要补上白色。
·A1的盾牌内侧需补上灰色,各传感器建议直接使用贴纸。
·C1的精灵炮为左右合,接缝并不明显只需磨除落差即可,然后盾牌内侧与传感器细节需补上灰色。
·圆盘复合传感器上需补上白色——该处使用贴纸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手涂的话需覆盖N多层且凸面极易淤积进四周),此外其余各传感器也建议直接使用贴纸。
[其他]
·变形替换件的胸部散热口需要补上黑色。
本体全数工作量一览:
困难度:中
工作量:少
困难度:中
工作量:较少
题外话,因为各种原因本次并未收录测试机配色A1的制作内容,不过其相比原版而言主要的区别就是多了机翼边缘的橘红补色,同时领子也需涂装为黄色。(实际上通贩的灰色A1模具一开始就是按照测试机的复杂配色布局来进行分件的,所以后续的测试机套件需要进行补色的部分并不算多)
【套件评测】
HGUC Z普拉斯A1(独角兽版)于2014年夏季发售,定价2400日元——相较同期可变机套件而言性价比偏低(更是远高于后来1800日元的新生Z)。
造型方面,身形比例不如前哨战原设那般修长而是更接近独角兽动画版设定稿的粗壮形象。
面相优秀,只是下巴显得不够锐利,建议花点心思进行一番修整。
套件需要进行无缝的地方不多,但是前臂为了还原设定上的造型结构而不得已采用了左右合,而此处要进行无缝又颇为麻烦。
还有上面提过的一点,为了应对测试色A1的分色而设计为前后合的小腿,被强行加粗缝隙成装甲缝样式予以掩饰(实际上设定中小腿是一体的),要做无缝的话必须填上大量补土等。
由于机设本身配色简单所以补色工作相当之少,除了尾翼的黄色带状条纹外主要是些灰/黑色细节,同时小腿外侧喷口做了贴心的分件使得涂装难度大大降低。
关节与其他HG Z系可变机类似为手肘90°/膝盖180°这样的可动程度,然而肩/股关节出于美观性和变形需要而存在很大的限制,特殊的侧裙甲设计更是从各个角度妨碍了双腿的上抬(必须卸掉后裙甲才能勉强摆弄下半身)。
WR模式的变形一如既然地采用了HGUC特有的替换式,结构十分稳固且整体造型出色,可谓是本套件相比MG而言的最大优势。
相对里谢尔和德尔塔系等HGUC可变机套件来说,本机的替换变形过程更为简易,且插拔时不那么容易刮损零件表面。
后来在2016年末以PB形式推出了HGUC Z普拉斯C1,板件分量有增加但是定价不变仍为2400日元。
因为是前哨战版所以各传感器为蓝色,同时脚掌的成型色也改为鲜艳的钴蓝色(小腿肚也由白色改为中灰色)。
新规点为侧裙甲,裆部,追加了各接口的机翼,热核推进器,燃料槽以及光束精灵炮。
套件各方面素质与原版基本一致,而制作上则是多了一些无缝工作。
作为特征之一的光束精灵炮圆盘复合传感器完全没有分色略为遗憾,好在贴纸效果不错直接使用也无妨。
由于光束精灵炮的存在,本款的WR形态达到了相当惊人的长度尺寸。
此外,素组下使用一般发售的独角兽版A1+本款的脚掌以及传感器贴纸等可搭配出前哨战版的普通色A1,有兴趣的不妨一试。
题外话,2014年末以会场限定形式推出了HGUC Z普拉斯A1(测试机印象色),后缀名中的“印象”二字疑似有意与大家熟知的那台阿姆罗专用测试机做出区分——尽管套件给了他的个人识别标志,但并没有附属MG那把A1专用步枪,这点也是饱受诟病。(虽说前哨战原设中A1确实没有专用武器且当时的模型作例也是空手)
而近期这款套件再度以测试机“印象”色的名义于PB发售,且依旧没有新规步枪,只是标识由之前的胶贴换为了水贴。
个人评分:
造型风格 ★★★★☆
设定还原 ★★★★☆
分件水准 ★★★☆
可动机构 ★☆
把玩手感 ★★
【情景展示】
——在此吉姆头将充分利用套件与镜头来表现剧中画面
于1987年~1989年在月刊模型杂志《Model Graphix》上连载的《高达·前哨战》小说里,两台Z plus C1作为α任务部队的主力被投入于讨伐纽迪赛斯的战斗中:
镇压培曾之际,泰克斯·威斯特少尉与席格曼·谢德少尉的两台C1伴随S高达[推进器特设型]一同突袭了发电卫星SOL——切断了敌军防卫系统的能源供给,从而逆转了战局。
之后两台C1参与了月面都市埃尔斯攻防战,与之交手的除了纽迪赛斯部队外还有来自于市民军的学生兵(期间席格曼机不慎被击中,不过坠机后无事生还)。
于地球上空,α任务部队对纽迪赛斯残存部队展开了最后的追击, 此战中经过修复的席格曼机再次投入战斗并顺利突入大气层,泰克斯因为人手不足而转去驾驶G轰炸机(S高达下半身),其座机则由尼罗中队的元春中尉驾驶(后为了掩护合体中的S高达,只身挡下了MA佐迪亚克发射的光束)。
Z plus A1可以说是前哨战系列机体的先驱(早在1986年便已设计),但是由于定位是大气圈内用所以并未在小说本篇剧情中登场,只有当时模型作例刊载资料等提到的试飞相关设定。
近年,在《机动战士高达UC》OVA[第7话]中数台Z plus A1作为联邦军夏延基地所属兵力登场,与新锐量产机古斯塔夫·卡尔一同潜伏在基地周边的山林中执行警备任务。
(这批A1型为了匹配僚机古斯塔夫·卡尔而将传感器由蓝色改为了红色)
而后突如其来的拉·凯拉姆MS部队将警备队打了个措手不及,短时间内数机均被制服
——其中一台Z plus试图切换成WR形态逃走,却被从天而降的重装机给踩下...
(按照HGUC说明书上的说法,Z plus的机师之一是新手)
制作过程非常轻松的一期,只是HGUC Z plus系列套件本身不尽人意而定价还颇高,身为1/144比例拼装党只能默默接受。
——好了,今回的《制式标准》就到这里了,各位下回见!
本帖最后由 GMACE78 于 2023-06-18 04:3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