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链接:https://acg.78dm.net/ct/7239.html
2004年10月发售,定价1980日元
------------------------------
前几天在小黄鱼上刷到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就没忍住买了回来,这几天拆盒把玩一番。
------------------------------
包装展示
日版MIA的外包装采用了近乎全透明的设计,从正面就可以几乎看到里面全部的内容物。
背面则是基本的玩具和机体介绍,还有利用产品实物所制作的CG图。
至于外盒的侧面,除了产品的注意事项外就没有其他内容了,比较平淡。
如图所示,中期的MIA内盒包装已经和后续的R魂产品一样,采用全包裹式样的塑料内盒。
套件中还有MIA系列中后期最为有情怀的附属品,也就是机设卡牌。这张卡片是2.0再版独占的,1.0版本是没有的。
上面介绍有机体和对应作品的简单介绍,各位懂日语的朋友可以暂停看一看。
本体展示
虽然名义上这是MIA吉翁号的2.0版本,但其实本体对比1.0没有任何的变化,无论是造型外观还是结构设计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外包装和追加的机设卡牌。所以与其说是2.0,不如说是变相再版。
本体和大部分的MIA产品一样,依然是POM关节+PVC软胶外甲所构成的。因为都是实心塑料,所以拿在手里是比较有份量的,显得很实诚。但也正是由于材料的关系,其整体细节和外观轮廓是非常肉得,这是PVC材料所难以避免和改善的。
全身外甲以灰色成型色为主,其余所有的分色则均为涂装,包括肩甲和躯干上大面积的蓝色部分。吉翁号的成型色部分与其他的MIA产品一样,质感比较差,显得过于光滑和油亮。涂装部分的表现倒是还不错,看上去带有一定的半消光质感,但做工就不怎么了,各种问题随处可见,毕竟这是20年的廉价线产品了。
另外,和其他的日版MIA产品一样,本机的外甲上有着大量的原创刻线,且这些刻线都自带有官方勾线涂装,以增加其观感。
尺寸对比
机设全高17.3米,玩具全高约108毫米。
按换算,其比例约为1/160。
可动展示
虽然吉翁号的颈部设计有球型关节,但基本上只是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对其可动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头部只有360度平转是比较可观的,至于其他角度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独眼监视器更是无法转动的。
图①②:肩膀为单一的球型关节连接,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可动机构了,再加上本身就存在的造型干涉,所以手臂的平抬和内拉幅度都比较一般。
图③:手臂根部、手肘和手腕部分均设计有平转机构,可以360度平转。
图④:手肘为单关节,手臂的弯曲幅度非常小,还不到90度。
图①②③④:躯干部分也是通过单一球关来连接的,所以腰部的整体可动性也比较有限,幅度如图所示。
裙甲里侧的7枚喷口也都是通过球型关节来固定的,不过只有这2枚大型喷口获得了比较大的可动性,其余都是固定式样的。
细节展示
头部基本上没有原创细节,主要还是依据机设图来制作的,包括喷口外侧的条纹和嘴部光束炮的内壁细节均有刻画。
比较可惜的就是独眼监视器部分了,该部分即没有可动机构,套件中又没给对应的替换件,这使其丧失了一定的可玩性。
头部通体以灰色成型色为主,其余的分色,包括眼部监视器、红色天线、耳侧喷口均为涂装。
肉眼看上去这些涂装区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放大后就能看到不少瑕疵了,溢色、剐蹭、边界不齐等问题,数不胜数。
另外本机的头部是可以正常轻松拆卸的,以还原动画中,夏亚脱出的场景。
躯干部分则是以大面积涂装为主,胸部的蓝色和腰间的深蓝色,以及上面的紫色光束炮炮口部分均为漆面,该漆面有一定的半消光质感,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前后外甲上也有着很丰富的原创细节,包括驾驶舱盖板、喷口格栅和各种阴影区域。
但这些地方的做工就比较差了,也是各种问题显而易见,光束炮喷口上的官方勾线也和狗啃的一样。
躯干前后的四具喷口,其内壁都是有条纹细节的,同时也有黑色阴影涂装,这点还不错。
肩甲与躯干一样,都是通体为蓝色涂装,带有半消光质感,且外侧和内侧都有着丰富的原创刻线。
上下手臂基本上都是一体成型的PVC软胶零件,在外表面是看不到组合缝的,只有注塑时所产生的合模线。
虽然上手臂的外露细节非常丰富,但由于MIA的漆面都比较厚的缘故,所以其实际质感并不好,锐度较差,比较显肉。
小手臂上用于发射的喷口组件有对应的涂装,但做工也非常差,溢色问题明显。
即便是握拳手型,其手指光束炮的炮口也是有黑色涂装的,这点值得肯定,完成度还不错。
下半身也就是大裙甲部分则均为灰色成型色,上面也有十分丰富的原创细节和刻线,同时有对应的官方渗线。
由于裙甲这边没有涂装覆盖,所以其成型色本身的问题便显得十分突出了,除了较肉的质感以外,在边缘处还能看到不少水口处理痕迹与划痕。
裙甲内壁和喷口都有着不错的制作,部分管路有金属质感涂装,而喷口内壁也有黑色阴影涂装,整体看上去很有层次感。
配件展示
套件中给了两个手腕部分的线控替换件,分别是笔直状态和弯曲状态,二者都是硬质塑料,没有办法掰动弯曲。
套件中还给了两套手型替换件,分别是手指可动的开掌手型与手指不可动的光束炮发射手型。
和握拳手一样,这几个手型的手指炮口均有阴影涂装,值得肯定。
手型根部的连接部分为C型扣,不过MIA的关节材质偏软,且韧性非常好,所以其可靠性是非常高的,插拔几十次也没有问题。
可动手型的手指根部设计有转轴关节,可以大幅度的摆动,如图所示。至于手指中段则都是固定的,没有制作可动关节,有些可惜。
结合以上,即可还原出小手臂通过线控装置发射的状态,如图所示。
POSE展示
最后总结:
本机的造型比例延续了机设图的式样,没有什么过多的改动,而外甲上的各种细节和刻线就不一样了,其原创部分非常多。不过由于PVC软胶材质的关系,整体来讲,其外甲细节的锐度并不高,观感也比较差。外甲对于分色的制作是比较到位的,基本上所有的颜色都有对应的涂装。很多地方也有对应的细节制作,例如光束炮炮口、驾驶舱盖板、上手臂的外露结构,各种排气散热格栅还有裙甲内侧的管路和喷口等部分。做工也和大部分的MIA一样,整体是比较差的,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是十分逊色的。正常远看是没什么问题,但细看就一堆问题和瑕疵了。
可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全身上下几乎都是简单的单一关节,颈部、腰部和裙甲也几乎都是固定死的。所以就图中的这几个POSE,已经是我个人能力内的最大极限了,至于更有魄力和张力的战斗POSE,属实是摆不出来了。但这个毕竟要考虑到MIA这个系列当时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成本,一味地要求高素质高可动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配件方面很简单,就只有替换手型和线控连接件,二者的可玩性的都是比较有限的。至于不同角度的独眼监视器,和如今倍加推崇的特效件,这些东西MIA吉翁号都是没有的,对于一台几乎都是光束武器的独眼机来说确实是比较可惜的。
虽然本产品在很多细节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可是老物终究是老物,各种不足和缺陷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面对这些不足只能说定位如此。还是那句话,说到底,MIA系列就是一个低端廉价的成品线,各位想购入的话更是要三思而后行了。
以上便是 MIA 吉翁号 的完整测评,希望能对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吧。